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2017因應十二年國教之素養導向音樂與視覺藝術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報導

李郁城撰文(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學生)
 活動時間:20171216日星期六
活動地點: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音樂館音樂廳

今年度(2017)由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與視覺藝術學系主辦之藝術與人文藝術課程研討會,主要針對十二年國教之教育革新,廣邀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一起研究並討論因應十二年國教的教學策略。此次議程從早上8:40開始報到入場,9:00準時進行開幕式,17:00結束所有議程。開幕式由臺北市立大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研究中心主持人林小玉教授與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葉鍵得院長主持,在簡單介紹場地布置、研討會流程、主辦此研討會的目的與方向,並感謝各位教師同仁的蒞臨後,為一天的研討會揭開序幕。
    本次研討會共有七場次活動,包括專題演講、教學實務發表、研究論文發表、工作坊及綜合座談,另外還有海報發表。以下按照議程進行研討會紀錄。
第一場        視覺藝術教育專題演講:《美感素養導向教學之理論與實務》
主講人:陳瓊花教授
主持人:葉鍵得院長
    首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陳瓊花教授給予「美感」一個明確的定義:美感即是人類思考的過程,思考使物象產生美。定義完美感一詞後,陳教授提出了感受美的階段,例如:現實分離、全然投入等等,然後說明美好是快樂愉悅的感覺,與聯想者的想像有關,所以,假如被現實的因素所束縛,將無法對事物產生全神投入的聯想,因此無法感受美。舉例來說,同樣到山明水秀的風景名勝走訪,但如果觀賞者因為上班事務繁忙,而導致無法全神投入於風景,並且對其產生想像,那觀賞者就無法感受到風景的美;反之,如果今天觀賞者對風景是全神投入的,那便可以透過想像來感受風景帶給他的美感。接著陳教授舉出兩個現實生活中美感的實例,分別是金門鋼刀與英國皇室婚禮,前者讓消費者不只買到鋼刀,也買到歷史知識與時空美感,因此產生美;而後者滿足人類對於浪漫的幻想,所以才會使全球矚目、舉世沉醉。
    介紹完美感之後,陳教授也對「美學」進行定義。她指出: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思慮自己為何感受到美,就是美學的觀念。接著指出公民美學的三個要點:1. 美的適性;2. 公共性與實務性;3. 責任義務,再將這些要點融入十二年國教的藝術教育。陳教授也對美感教育的目標給出一個方向,她提倡美感不只是感性,也有理性的成分。最後,在稍微介紹幾種美感教育教學模式後,陳教授表明對學生接受美感教育後的期望,希望學生能夠說明、判斷、應用美感在生活中,並且指出教師們可以透過教學省思,以及學習證據來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第二場        音樂教育專題演講:Lifelong Music Education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Music Education in Human Spirit Cultivation主講人:馮志強教授(Prof. Dr. C. Victor Fung)主持人:林小玉教授
    來自美國南佛州大學音樂學院(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School of Music)的馮志強教授首先提出音樂教育的精神與哲學,並且將音樂教育與人類精神連結,點出人類為何需要音樂教育,以及音樂教育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影響。接著,馮教授將音樂教育的目標與中國傳統經學連結,並指出音樂教育的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有相對應的中國經典,比如易經、儒家孔孟經書以及道家老莊的經書,不同經書的核心思想分別對應音樂教育各個不同的教學目標,顯現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將各個教育目標都與中國經典連結後,馮教授強調,好的音樂教育必須是主動的音樂教育,學生與老師都必須各盡其職,才能使音樂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最後,馮教授提出墨家齊物、兼愛」的概念,提醒各位教師們,教學上務必要做到公平,切勿讓學生感受到差別待遇,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場        教學實務發表
發表人1:翁世盟校長《探索.發現.再定義­-從能力到素養的互動連結》
發表人2:李睿瑋老師《吹響民主與人權的號角-音樂劇悲慘世界美感跨領域教學》
主持人:蕭惠君教授
    本場次由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翁世盟校長先發表。翁校長首先提醒與會者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三個學習構面──表現、鑑賞、實踐──的內涵,表示他發表內容即希望學生透過這三個學習歷程體會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他接著介紹他的教學活動:以生活周遭的各類素材,透過「探索.發現.再定義」拼湊出新的看似臉的圖案。活動希望學生先探索周遭事物,發現可用的素材後將其重新組合,再定義成新的圖形。透過活動使學生體會藝術的多元面貌,累積美感經驗。
    接著由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李睿瑋老師分享她的教學活動與實務經驗。李老師首先提出美感教學的大致順序,從如何知覺到如何感受,然後發現知與覺的關係,造成價值觀的建立與遷移後,再親近與養成習慣。介紹完美感教學順序後,李老師接著分享她的實務經驗:利用音樂劇《悲慘世界》進行藝術跨領域的教學活動。她的教學活動融合了藝術與人文、音樂、公民、歷史等領域,在各領域老師的努力合作下,透過音樂劇的樂曲與內容,培養學生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能力。李老師表示,透過學生們實際執行後的教學省思,她發現,有時候用錯誤來教導學生比不斷的苦口婆心更具有效果。
第四場        工作坊:《素養導向於音樂教學的實踐~從身體經驗形成內在素養》
主講人:張巧燕老師
主持人:郭曉玲教授
    工作坊一開始,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張巧燕老師首先介紹達克羅茲教學法的核心概念:先體驗後認知,主張學生不需要太多的筆記,只要做過就能學會。介紹完達克羅茲教學法後,張老師邀請現場參與研討會的教師們一起參與活動,親身體驗達克羅茲教學法。她帶的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透過播放音樂,請參與活動的教師們感受音樂的律動,以拍手的方式分享自己從音樂裡感受到的律動。當參與活動的教師們都能夠大致掌握歌曲的律動後,便要求參與活動的教師們按照音樂的音樂性,改變拍手的方式。在活動的第二階段,張老師拿出事先準備的道具,有一條彩帶及兩顆有顏色的塑膠球,並將參與的教師們分成三個人一組,一人掌握一個道具。一開始張老師請所有參與活動的教師們隨著音樂的音樂性各自律動,在活動參與者大致能掌握律動後,要求參與者以彩帶及兩顆有顏色的塑膠球,分別按照音樂中不同的聲部,各自以不同的律動模式組合搭配。透過活動使教師們體驗以達克羅茲教學法的原理進行教學所產生的效果,並將達克羅茲教學法的精神與研討會參與教師進行分享。
第五場        教學實務發表/研究論文發表
張超倫老師《素養導向音樂教學的思維與實踐》
韓佳陵研究生《藝術統合教學提升國小潛能開發班國語文學習之研究》
主持人:陳美然教授
    本場次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生韓佳陵先進行論文發表。她以自身到教學現場的經驗開始分享,表示藝術統合教學應形塑合適的教學環境以及符應學習者需求的教學方法。透過藝術統合教學,學生除了可以獲取知識與訊息外,也產生新的視角與觀點。她並提倡以協同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促使學習者進一步建構個人的理解與目標。
    接著由雲林縣斗六市雲林國民小學張超倫老師進行教學實務發表。她首先以自身豐富的經驗定義何謂「素養導向」,指出過去的教學導向即是以學科知識學習為主的內容導向,而素養導向則是希望學生能夠將知識與生活連結的教學模式。核心素養主要有四個部分:1. 不僅教知識也要教技能與情意;2. 不僅教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歷程與方法;3. 不僅教抽象知識更要重視情境學習;4. 不僅要在學校中學習更要能夠落實社會行動。張老師在最後提點各位參與教師,並不是每一堂課都要對應核心素養,也不是短短幾堂課就能傳達核心素養的價值,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導向只是希望教師能夠從學習重點出發,從核心素養出發,然後連結到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且提醒教師們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們則重在引導的方面。
第六場        工作坊:《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導向跨領域教案建構與解析》
主講人:黃瑞菘所長
主持人:林子龍教授
    本場次原定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但礙於研討會場地的限制,於是國立臺南大學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黃瑞松所長改以專題演講的模式進行。他首先介紹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理念,並且以口號呼籲教師們時時提醒自己十二年國教的願景:適性揚才、終身學習。接著黃所長開始講解如何編寫教案,以及如何查詢核心素養以及學習表現、學習內容,也講解如何將十二年國教前編寫的教案,經過拆解、重組、改編過後編寫成符合十二年國教要求的教案。黃所長在最後強調,符合十二年國教願景的教案,最好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負責引導的教案,並且在教案的編寫上先安排學習內容再安排學習表現,最後才看對應到什麼核心素養。
第七場        綜合座談
與談人:林子龍教授、陳書芸教授、陳曉雰教授、黃瑞菘所長、謝苑玫教授
主持人:林小玉教授
    本場綜合座談,除了與談者輪流進行一天講座的總結外,也讓參與研討會之教師發問,並請與談人針對與會者所提出的問題回答。此場次主要由李睿瑋老師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她針對黃所長所說,將舊教案拆解並重組成符合十二年國教教案,這樣的拆解並重組教案,會不會使教案最後變得四不像,最後淪為一部拼裝車?黃所長回答,表明舊教案並不是因為有缺點所以需要改寫,十二年國教只是提醒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因此只要教師先前設計的教案沒有問題,教師本身對十二年國教也抱持著正面心態,基本上改寫後的教案不會出問題,而且教案本身也只是教學活動的規劃,真正的教學品質還是掌握在教師手上。第二個問題,李睿瑋老師請教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主任陳書芸教授:如果想要教導學生漢人的文化,有哪些舞蹈動作可以拿來教學上使用?陳書芸教授雖沒有針對李老師的提問給出很明確的回答,但她透過李老師的提問和其他與談人討論代表臺灣的舞蹈及音樂。另外,謝苑玫教授也分享了兩首曲子,其中一首是臺灣的作曲家以臺語為歌詞所做的曲子,以此呼應前面討論中所提到何為臺灣音樂的問題。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106 學年度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演示競賽決選成績

組別
作者
作品名稱
名次
教師組
彰化縣員林市員東國小
簡嘉瑩
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佳作
新北市中和區復興國小
林岑怡
瑪莉的綿羊出遊囉!
第一名
新竹縣尖石鄉秀巒國小
高雅珊
音樂段落好好玩
第三名
新北市鶯歌區鶯歌國小
劉美玲
標誌任意門
佳作
臺北市大安區幸安國小
李玉美
躍動的音樂精靈
佳作
臺北市萬華區東園國小
黃耀萱
《在聽完彼得與狼之後》
第二名
實習生組
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小
張惠雯、方明嫥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國小
吳羿臻
世界「珍」奇蹟
佳作
國立東華大學實小
黃勤文、謝佳瑾
文化『象』前走,一卡『形』交流
第二名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國小
黃承瑩、吳亭臻、余珮琦、闕珈巧
兒歌環遊世界
第一名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國小
張以真
舒伯特之歌
第三名
高雄市立陽明國中
李美蓁
「沖」出課堂看世界 「繩」繫同儕心連心
佳作
師資生組
臺北市立大學
張正觀、
嘉義市大同國小
高玉娟
舞動形色
佳作
臺北市立大學
陳怡儒、蔡品婷
歡樂時光
第一名
臺北市立大學
楊凭儒
小笛子的奇幻故事
第二名
臺北市立大學
詹筱淇
切分音嘉年華:Rhythm ~好好玩
第三名